“就好比在社区搭建了一个养老服务供应商共同体,可轻量化、集约化、便利可及地提供医、养、康、健、文娱、心理咨询等各类服务。”
“为老”和“备老”服务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远远大于应对衰老或者进入老年期后才发生的经济行为之和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银发人群职业规划和职业教育、适老产业挖掘培育,均有望成为银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新赛道和试验田
面向民生与发展双重所需,科技为老、环境适老、财富备老等相关产业亟待孵育壮大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欣
银发经济的确定性,植根于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中。
“十五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快速增长。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数据显示,老年人口规模将从当前的约3.1亿人增加到2030年的3.9亿人。
作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经济活动的总和,银发经济前景可期。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8.3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20万亿元。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如何增加、优化产品供给,回应、释放有效需求,是银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银发人群并非一个同质的整体。他们中确有高龄、失能、独居等需要被悉心照护者,还有更多对享老悦己有旺盛需求,依然热情参与社会、创造价值、追求品质生活、引领消费风向的活力群体。锚定他们备老养老、有为有乐的细分需求,以理解、尊重为前提回应对、满足好,银发经济就能更快、更好发展。
老人们在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福寿苑养老公寓内玩智力游戏(2025 年 10 月 17 日摄) 李欣摄 / 本刊 强系统性生态共建
在北京市丰台区青塔街道秀园社区第一养老服务驿站的老年助餐点,刘女士往托盘里夹了三四块红烧肉、焖猪肘和炖牛腩,又把芹菜香干、油焖茄子、炒蘑菇等素菜依样儿拣了点,最后盛了一份米饭。
“这是我家老太太两餐的量,花费33元。”李女士绑定了母亲的养老助残卡,享受5元政府补贴。数据显示,自2024年6月投入使用至2025年4月,这个驿站已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6.5万余人次。
“十五五”期间,我国预计年均新增老年人口约1400万。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意味着养老需求海量存在。这并非等同于有效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设施受困于“有供无人买”,靠政府补贴“续航”,运营困难状况较为普遍。在人口老龄化率超过50%的南方某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方曾对数千户家庭走访调查,结果显示,能够接受付费养老服务的老人占比不到10%。
该中心运营负责人介绍,政府运营补贴发放2年,第二年减半,“必须跑通运营模式,才能实现盈利”。
挖掘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认知障碍等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长期照护、医护康养等有效需求,实现供需相向奔赴,有赖事业产业协同,系统性构建普惠性养老服务生态圈。
一些经营主体持续丰富助老服务,以此为“敲门砖”增强用户黏性,继而整合资源,在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构建相互支撑的产品和服务矩阵。
北京秀园社区第一养老服务驿站聚焦周边5个社区约9000名老人的多元养老需求,在600余平方米面积内集成了社区服务呼叫中心与智能巡视探访系统,理疗、微体检、上门护理、家政服务、社区团购、适老化改造、便民理发室以及旅游和法律咨询、医疗器材辅具超市等功能模块。
“就好比在社区搭建了一个养老服务供应商共同体,可轻量化、集约化、便利可及地提供医、养、康、健、文娱、心理咨询等各类服务。”驿站运营方三思华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红南说。
服务商向社区的汇聚,有助于解决老年人“不知道需求何在、知道却找不到服务商”等一系列问题,推动有效需求进一步释放。据介绍,有老年助餐点引流,驿站投入使用近一年内已接待中医诊疗3350余人次,黄精熏蒸2121人次;疼痛调理服务1872人次。
系统性生态共建还体现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种形态的有机贯通、医养之间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增强。
多地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其依托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认知障碍筛查干预、保健康复等服务并因地制宜提供个性化上门延伸服务。
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的老龄化比例超过52%。当地充分发挥养老机构技术创新示范、服务技能培训等作用,推动专业化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与此同时,畅通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床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位、家庭照护床位的联动转介。
记者在甘泉路街道章家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清单手册上看到:该中心可提供分时居家照护、24小时住家陪护服务,亦可满足日间托养需求。此外甘泉路街道的9家养老机构和慧享福康养集团(该中心的运营商)在上海的15家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均可向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短住服务。
“例如,认知障碍老人病情发展,居家照护不再现实,家人就可以咨询养老顾问适配相关机构。”章家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薛林伟说。
还有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围绕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保障和医养康养服务体系积极布局。
海阳大健康产业集团推动医养设施同址或邻近设置,推动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之间实现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上一篇:3.1亿人的新消费观:银发经济迈向品质化新蓝海 下一篇:义乌市场抢抓银发经济商机 爷爷奶奶有了更多适老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