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刘振国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
这一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快速扩张的银发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7月公布的税收数据,今年上半年,养老服务刚需多元增长,社区养老照护服务、机构养老照护服务、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4%、22.6%、18%;健康消费增速明显,助行助听产品、老年营养和保健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30.1%;文娱消费提质升级,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23.9%、20.7%。
银发消费需求升级
与传统的“生存型”养老消费不同,当前,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正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以“60后”为代表的新银发族,有稳定的退休金,不会整天围着子女转,追求自我价值、享受生活,愿意为好的体验买单。
“这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较强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正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因此,银发消费必须实现从生存必需型向享受改善型的跃升。”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柳坤表示。
旅游市场正是观察这一趋势的典型窗口。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全路共开行银发旅游列车1860列,运送老年游客80余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开行银发旅游列车972列,同比增长23%。
据携程老友会项目负责人王欣欣介绍,携程平台50岁以上用户已占10%,其中75%是50岁至60岁初老人群,50%来自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我们做过统计和调查,新一代银发族的消费水平远超年轻人。”王欣欣说,在携程平台,50岁以上用户的消费水平是平均水平的3倍,订单增速是整体订单增速的1.3倍。不少大城市的银发用户,年均旅游消费超过50万元。
银发产业多元发展
银发消费需求升级,引发了供给端的深刻变革。根据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截至10月11日,国内银发经济相关企业现存量达53.9万家。近十年,银发经济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前9个月注册量达6.55万家,同比增长6.63%。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看来,挖掘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必须围绕老龄阶段的需求变化重点培育相关产业,使其成为发展银发经济的突破口。
例如,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会导致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等服务需求激增,与之相关的康养、辅助器具、长期护理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等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退休以后闲暇时间增多,老年人可以参与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由此带来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为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带来发展机会。退休以后收入会发生变化,人们在未老时进行必要的储备,合理配置养老资产,由此带来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推动养老金融发展。
政策护航行稳致远
聚焦银发经济发展情况,政策层面的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正式开启了“银发经济元年”。随后,《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发布,形成了覆盖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政策体系。
记者获悉,目前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助资金11.6亿元,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及其代办人已经领取36.51万张养老服务消费券,使用消费券24.32万次,核销金额达1.82亿元。
各地政府也结合区域特色,积极探索银发经济发展路径。如《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扩大银发消费供给,完善银发生活服务,举办银发生活节等活动;山东省今年启动了“鲁焕春欣”康养文旅消费季活动,现场发布了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等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政策举措;广州市在2024年出台促进银发经济十条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又连续推出《广州市培育银发消费场景实施方案》《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多个文件,持续激发产业活力。
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测,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银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释放银发经济潜力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消费环境对老年人不够友好,针对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尚不完善,数字鸿沟问题依然突出等。如何破解这些发展瓶颈,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成为下一阶段各方关注的焦点。
下一篇:瞭望|银发经济应需脉动
联系人:赵先生
电话:021-59780182
手机:150 0066 8073
邮箱:836312202@qq.com
大会网址:www.lbte-cd.com